寫在《什麼!為什麼?-跟大小朋友談哲學》之後

故事後的故事 2023.11.09 文 作者 林偉信


 

「哲學原本就是源自於生活,在生活實踐中面對問題,敢於提問、認真思考,為自己找一個能夠消解問題焦慮,並能讓自己安心接受的合理說明。」

       《什麼!為什麼?-跟大小朋友談哲學》這本書設定的閱讀對象是中小學生,以及對哲學有興趣,或是對哲學帶有好奇心的大朋友們。因此,在書寫時,盡量避開哲學的專業語彙,只用簡單的字來說一些大家都能聽得懂的話。

       而由於哲學原本就是源自於生活,在生活實踐中面對問題,敢於提問、認真思考,為自己找一個能夠消解問題焦慮,並能讓自己安心接受的合理說明。因此,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透過探討日常生活議題的方式,來呈現「哲學思考」在不同面向(提問、思考、找答案)的趣味。

       最後,這本書的目的則是希望你可以經由閱讀它,打破哲學是艱澀、玄虛的刻板印象,淺顯、易懂的去瞭解哲學到底是一門什麼樣的有趣學問,更希望你能在閱讀後,重新找回潛藏在你內心深處已久的那一份哲學思考的熱情與能力。也因此,簡單的說,這本書基本上就是一本生活議題版的或是兒童思考版的「哲學概論」。

       而這本書的副標題之所以稱之為「和大小朋友談哲學」,著重在「談」,是因為無論是從西方的蘇格拉底或是東方的孔夫子的教學中,我們都可以看到,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哲學探究方式:哲學智慧都是在對話中談/聊出來的。也因此,拿到這本書,你除了可以獨立閱讀,並且針對閱讀內容進行反思外,我們更會建議:你也可以去找一個或一些共讀者,大家一起邊讀邊討論,像是親子之間的共讀討論,或是師生間的班級討論,或是大朋友間的讀書會分享等。針對章節議題,對話討論、激盪辯駁,不僅會讓我們看到許多不同的觀點,更能透過彼此間的合作思考,讓我們對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與掌握。

       最後要再提醒的是,學哲學就像游泳,書本只能在岸邊教你一些原理、原則,最重要的還是你要自己下去游泳池,實際去游一游,才會知道什麼叫做游泳。因此,請將你所學到的哲學理論在現實生活中實際的去操作看看,如此,才能知道這理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,更重要的是,你也會因為一次一次的操作過後,更能體會到原來哲學思考跟現實生活是有密切的關聯:哲學理論是哲學家對於生活的反思,而這些反思則是希望能幫助我們有效的去面對與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哲學真的不是玄虛、不切實際的學問,它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啊!

點我:《什麼!為什麼?-跟大小朋友談哲學》全書介紹


作者簡介

林偉信

故事人,大學退休哲學教師。

曾任教於花蓮師範學院、花蓮教育大學、東華大學,
104學年度獲頒「東華大學終身教學傑出獎」。

曾任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董事,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「深耕閱讀」顧問。現任臺灣兒童閱讀學會顧問,聚落書坊文教發展協會顧問。從1983年擔任高雄國語日報語文中心說故事老師開始,對兒童說故事持續至今。

著有《兒童哲學》(與柯倩華合著)、《故事.閱讀與討論—一個「兒童哲學」式的觀點》、《怎麼說都說不聽?—日常教養語彙的哲學分析》、《說故事—方法與實踐》等書。